// 戒律为行
阿弥陀佛,大家好!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。
(资料图)
今天我们继续学习《备览》戒体门“显立正义”下的第二支“假名宗”。
备览业疏续云:“考其业体,本由心生,还熏本心,有能有用。心道冥昧,止可名通,故约色心穷出体性。各以五义求之不得,不知何目,强号非二。”
《备览》继续引《羯磨疏》的文说:考究假名宗对于业体的认识,无作戒体原本是由思心所的造作而生起的,并且反过来再熏习思心所,既有发起持戒之行的功能,也有防非止恶的作用。心无形无相,无作戒体也无形无相,只可借助假名来理解会通,所以约能造的色心二法来穷究出示无作戒体的体性。然而,色心二法各自所具的五种义,无作戒体与其皆不相符,所以不知该如何称呼无作戒体,只能勉强称它为“非色非心”法。
备览济缘释云:“二约义考体中二。初正示体相二,初正示业体。上二句推发生之始。言由心者,即第六识意思所造。下二句示生已之功。六复熏六,故云还熏。发体之心,故云本心。若论始起,则心为能生,体是所生。若约熏习,则体为能熏,心为所熏。心与业体互为能所,有能有用。能谓发起后行,用即防遏缘非。
心道下推本所立。心无形貌,故曰冥昧。但有名字,故曰止可名通。本唯心造,心冥色显,所以兼之。欲彰业体是彼所造,故云穷出体性。即此乃是示体之处。恐乱宗旨,不欲指破,学者思之。如前色心各有五义,无作并无,故号非二。此明小教不可直示,且附权意,别彰异名,故云强目。
问:两云强目,是何教意?答:若据本教,翻作为名。今取通意,识达体貌。即知二非附权而立,故云强耳。”
《济缘记》解释说:第二点“约义考体”中又分为两小点。第一小点是“正示体相”,即正式显示无作戒体的相状。其中又有两层含义,一是正式显示无作戒体。疏文的前两句“考其业体,本由心生”,是推求无作戒体生起的根源。“本由心生”这一句,说明无作戒体是由与第六意识相应的思心所造作生起的。疏文的“还熏本心,有能有用”,是显示无作戒体生起后的功用。思心所是发起无作戒体的本源,所以称为“本心”。无作戒体生起后,又反过来熏习思心所,因此说“还熏本心”。如果论及无作戒体的最初生起,第六意识的思心所是能生,无作戒体是所生;如果约熏习来讲,无作戒体是能熏,思心所是所熏。思心所与无作戒体互为能所,各有其功能和作用。就无作戒体而言,“能”是指能够发起后面持戒的随行;“用”是说任运生起防非止恶的功用。
疏文的“心道”以下是推究假名宗认为“无作戒体非色非心”的原因。心没有形状相貌,所以说“冥昧”。无作戒体也没有形状相貌,只有名字,因此说“止可名通”。又因为无作戒体原本是由心造作生起的,心虽然无形无相,但受戒时由心发动的身口二色(身礼拜、口称诵等)却明显可见,所以才兼论色法。为了彰显无作戒体是由色心二法所造,所以要穷究出示无作戒体的体性。以上即是宣祖所示戒体所生之处。因为恐怕混乱假名宗的宗旨,故不便指明说破。其实无作戒体就是第八识的善种子,学习的人应当仔细思惟。如前面色心二法各有五义,然而没有一义与无作戒体相符,所以无作戒体只能名为“非色非心”法。这就说明,小乘的教义不可以明示戒体是第八识的善种子。现在姑且依附于权教之意,另外彰显一个不同的称谓,因此勉强名为“非色非心”法。
接着来看灵芝律师所作的设问。问:宣祖在《羯磨疏》中两次说到“强目”一词,不知有何用意?回答:如果根据假名宗原本属于小乘教法来说,作戒以色心为体,反之,无作戒体应名为“非色非心”。然而现今是取假名宗有分通大乘之义,为令小乘的行者认识通达无作戒体的相貌。由此可知“非色非心”一名是依附于权教而安立的,所以说“强目”,也就是勉强名为。
可谓:
无作戒体由心生,
兼身礼拜口称文。
还熏本心起功用,
任运防非持戒成。
让我们一起称念:南无阿弥陀佛!(十句)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,南无阿弥陀佛!愿大家开心自在、吉祥如意!
温故知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