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前段时间,上合会议在印度召开,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到了印度,然而跟印度热情的迎接相比,拉夫罗夫带来的消息却不怎么好,因为俄罗斯决定暂停以卢比结算的双边贸易。
自打去年俄乌战争爆发以来,俄罗斯就受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制裁,先是被踢出了SWIFT体系,然后对俄罗斯上到石油、天然气,下到食品、猫咪进行了全方位的抵制。
很多西方国家宁愿高价去从美国买用船运过来的石油,也不愿意或者说不敢花低价格买俄罗斯的石油,在这种情况下,俄罗斯过去以美元作为主要货币的贸易也就坚持不下去了。
为了应对危机,俄罗斯在减持美元、欧元、日元等敌对国家货币的同时,还与多国开展了本币互换贸易,比如人民币和卢比。
俄罗斯这么干,无非就是想用自家的石油、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以及武器之类额大宗商品,去跟其他国家换来急需的电子、汽车以及轻工业产品。
去年的时候俄罗斯就跟印度签订协议,宣布两国贸易用本币结算,虽说俄罗斯的工业生产能力不咋地,但是跟印度比还是绰绰有余的。
于是,凭借对印度出口石油和武器等产品,俄罗斯去年赚了大概价值300亿美元的卢比,到了今年第一季度,又赚了大概价值150亿美元的卢比,这个贸易顺差貌似要越来越大了。
按说这么赚钱,俄罗斯应该开心才是啊,为啥就不愿跟印度搞卢比结算了呢?
好好的卢比结算怎么不搞了
如果单纯从国际政治角度来看,印度确实帮了俄罗斯很大的忙,甚至还间接起到了“去美元”的作用,然而,俄罗斯慢慢就发现了,跟印度搞贸易有顺差并不是啥好事。
在访印期间,拉夫罗夫在谈到俄印之间不断膨胀的贸易顺差时说:“这是一个问题。我们需要动用这笔钱。但要想用掉这笔钱,这些卢比必须换成另一种货币。现在我们正在讨论这一问题。”
为啥?因为这卢比是真花不出去啊!
根据印度巴鲁达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,印度去年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增加了好几倍,2021年的时候俄罗斯原油只占印度全年原油进口量的2%,现在都飙升到了20%。
由于买的都是折扣价俄油,从去年4月1日至今年3月31日的上一财政年度中,印度每从俄罗斯进口一吨原油,就能省下大约89美元,现在都已经累计省下大约50亿美元。
而在今年4月份,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每天达到170万桶,同比去年每天27万桶,这整整增长了近530%!
买这么多的石油,那根据此前的协议,印度支付给俄罗斯的自然就是海量的卢比了,按本币互换的原则,俄罗斯是可以用手里大量的卢比,从印度进口大量急需的商品。
但是,印度能卖给俄罗斯的只有少量农产品和仿制药,俄罗斯急缺的武器弹药?不好意思,我印度还想问你买呢!电子产品这类高附加值工业品呢?印度这些都靠西方国家,卖你俄罗斯了,他们制裁我怎么办?所以也不能卖。
而且,这卢比又不像美元,全世界哪个国家都能花,你俄罗斯能认,别的国家不认啊,印度在全球商品出口中的份额也仅为2%左右,这货币要是花不出去,那就跟废纸没两样,有人说为啥不用这卢比在印度买黄金呢?
拜托,你真当印度人傻啊?
于是,俄罗斯就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年下来,宝贵的石油资源变成了一堆堆花不出去的卢比,必然是越看越憋气。
而且这钱还不敢去印度投资,众所周知,印度这投资环境简直是外国公司地狱,从2014年到2021年,印度一共撤出了2000多家外资公司,被称为“外资坟场”。
像美国福特在印度开厂被当地部门各种搞,投资8年亏损了十几亿美元,想退出印度市场找人接盘,被印度要求只能卖给印度企业,结果福特只能把花了10多亿美元建的工厂,以0.9亿美元的价格贱卖给了印度企业,最终巨亏20多亿美元。
2021年,印度对电子商务公司沃尔玛旗下Flipkart展开调查,认为其涉嫌违反零售相关法律,罚了它13.5亿美元,又指控亚马逊在投资印度零售企业时,违反了相关财务规定,对其罚款1.72亿美元。
去年10月份,印度以谷歌滥用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支配地位为由,对其处以近134亿卢比(约合1.62亿美元)罚款。
今年年初开始,印度又打着“税务检查”的幌子,指控小米逃税,要追缴约5.7亿人民币的税款,4月份又以私自转移外汇的名义,冻结了小米印度6.8亿美元(约合48亿人民币)。
基本上想在印度发展的外国公司,最后都得被印度割韭菜,在这一方面,印度倒是做到一视同仁,能捞到好处的公司寥寥无几。
而且,印度在苏联那会本来接受援助,欠了苏联不少债,但苏联解体那会,印度趁卢布大贬值,愣是用大概一百万美元偿还了一百多亿的债,这个亏吃得让俄罗斯到现在还记忆犹新。
所以,在俄罗斯看来,与其兑换卢比,还不如兑换人民币,为什么这么说呢?
印度比中国差在哪儿
首先这事儿就得从产业结构说起了。
众所周知,一个大国要想成为强国,必然要完成工业化,这根本没有任何捷径可言,而这其中,制造业又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。
这是因为制造业的生产效率远高于农业,当劳动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后,巨大的人口红利成为产业规模扩大的人力基础,规模越大,制造成本就会被均摊越低,从而产生远比农业和服务业更多的效益。
而且制造业规模越大,产业都关联度就会越高,从而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的作用越明显,在整个产业结构上,制造业可以说是所有产业的中心产业。
2022年,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大关,占GDP比重达到33.2%,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.7%。
而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,2014年到2021年间,印度制造业年增长率只有2015年超过了12%,其他年份均低于10%,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在2015年达到16%,但此后一路下滑,2021年的数据为14%。
尽管印度2022年经济增长率达到6.7%,全年GDP接近日本的80%,但从产业结构看,它仍是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,出口货物主要还是矿产和珠宝,长期处于贸易逆差。
之所以会这样,是因为印度并没有像当年中国这样走传统的工业化道路,而是没学会走先学习跑,优先发展软件外包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,长期忽视第二产业工业的发展,想借此跨越工业化直接走向信息化。
可问题是,IT、金融这些第三产业门槛高,所能容纳就业人口很少,不像富士康工厂那样能够容纳上万的就业人口,无法将全体国民卷入到市场经济和工业化过程中,自然也就无法实现工业生产—产品销售—工厂工人收入增加—消费—扩大再生产这样的正向循环。
之所以会这样,主要还是因为印度的教育实在有点拉跨。
印度教育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不公平,这个不公平不光体现在城市和农村,也体现在不同阶层不同种姓,更体现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上。
前面这两种不公平,其实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了,但是最后这种不公平却是贻害最大的。
根据世界银行1970-2015年数据显示,印度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5年已经到了26.88%,差不多是中国2011年的水平,甚至于在2001年前中国一直低于印度高等教育毛入学率。而在识字率方面,印度却被完爆。
据统计,目前,我国成年人的识字率大约为96.8%,其中男性识字率为98.5%,女性识字率为95.2%,而印度成年人的识字率大约为74.4%,其中男性识字率为82.4%,女性识字率为65.8%。
究其原因,就是印度政府把教育资源倾斜到了以产业导向的高等教育,毕竟这能立竿见影地给国民经济带来实惠,但是对于基础教育,贫困地区、低种姓人群和妇女的教育却吝于投入,像印度的低种姓仍有1.6亿人,占印度总人口的16%,但是他们中大约2/3 是文盲。
根据印度《2018年教育状况年度报告》显示,5年级的学生中有近一半的孩子无法理解2年级的课文内容,而且辍学率也奇高,1年级入学新生中只有约30%能从12年级毕业,其中大部分人根本掌握不了必备的工作技能。
要知道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后发国家发展工业,基本规律就是从劳动密集型起步,然后逐步过渡到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,而在最初始的劳动密集型阶段,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教育水平。
良好的基础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的基本技能、纪律性和上进心,能锻造出大量工业人口,显著地提高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,从根本上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。
中国经济的腾飞,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基础教育水平的快速提升,而印度在1991年经济自由化改革后,没能像中日韩那样实现常年两位数的增长速度,基础教育的缺位就是很大原因。
除了缺乏工业化需要的劳动力,印度政府能力低下也是个影响工业化的重要因素。
作为后发国家,工业化往往要依靠强力政府,可由于印度的土地改革不够彻底,政权未能渗透到基层,在政府与普通民众之间仍然存在着大量吃差价的“中间商”。
这些中间力量把持着农村的分配权和话语权,一方面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农和佃农得不到真正的帮助,另一方面,外部力量要想进来也要先脱层皮。
像政府想修铁路、公路,那工程补偿款和项目承包就会先流到这帮当地地主和富农的腰包里,外国企业想在印度建厂,这些人又会出来讹钱,而政府对此却无能为力,甚至一些基层公务人员与之同流合污。
而且印度搞得是政治分权,地方官员都是靠民主选举上来的,但是经济是集权的,地方政府主要靠中央拨款运作。
这样的话,中央政府没有任命地方官员的能力,如果引进外资增加了当地的GDP,中央也提拔不了他,但是要是因为附带的污染环境或者土地补偿会造成当地老百姓反对,那他就可能要下台,所以,他完全没有动力来招商引资。
而中国则不一样,地方官员要想晋升,当地GDP就是个重要参考指标,当年富士康刚说要从深圳流到内地,结果各个省份又是给钱又是给政策。
此外,印度长期实行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发展政策,但又搞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劳动法规,仅劳工保护的法律,中央法律就有47部,地方更是多达157部,完美继承了英国的老传统。
据统计,印度50人以下的小工厂吸纳了印度制造业84%的劳动力,而200人以上的大工厂只吸纳11%的劳动力,而正是这些大工厂的工人产值是小工厂的将近10倍。
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就在于印度的劳动法规,像1947年印度发布的《工业纠纷法》让员工在100名以上的企业,几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解雇劳动者。
这就导致印度劳动力高度集中于微小企业,而这些企业既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去寻找和发展大型国外市场,而大厂由于不能解雇人,就不敢雇佣低技能劳动力,严重阻碍了制造业的发展。
所以说,印度这几年制造业确实有发展,但是距离“世界工厂”的目标依然遥远,而更像是“世界作坊”,毕竟面对这样的环境,再低的用工价格也无法补偿巨大的隐性生产成本。
而中国凭借强大的制造业,实现了工业化,获得了“世界工厂”的称号,2022年,全球贸易总额是32万亿美元,而中国就占到了6万亿美元,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8%以上。
据统计,2022年人民币交易量占比由2019年的4%提升至7%,成为仅次于美元、欧元、日元和英镑的全球第五大交易货币。
对于俄罗斯而言,虽说中印两国有着相似、或者说曾经相似的国情,但是用人民币完全可以让他们从中国购买品种齐全的产品,而且中国的经商和对外资进入的环境也要比印度好得多,用人民币结算自然就是绝佳选择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