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自:中国经济周刊
《中国经济周刊》记者 郭霁瑶 | 北京报道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5月2日夜晚,小神和他所在的乐队卡迪娜CATINA唱完《你在我的梦里》后,现场观众自发拿起手机,打开闪光灯,台下宛如一片星空。这个“五一”,卡迪娜CATINA乐队参演了两场音乐节,久违的忙碌让小神有些激动,“观众比以往多很多”。
今年“五一”,沉寂3年的音乐节终于迎来了真正爆发。
短短几天假期,从北京、上海,到成都、南京,再到烟台、济南,甚至河北武强县、山东宁阳县等一众县城,都在举办大大小小的音乐节。有媒体不完全统计,“五一”期间全国共有41场音乐节,涉及19个省份,较2022年同期显著增长。
火爆的不只音乐节,是整个线下演出市场。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系统采集与服务平台的数据显示,2023年4月29日至5月3日,全国营业性演出31050场,与去年“五一”假期同比增长417.5%;与疫情前的2019年“五一”假期相比,增长18.4%。
卡迪娜乐队表演现场
吴青峰鱼丁糸咪豆音乐节大陆回归首唱 摄影:董晨雪
用“遍地开花”来形容毫不过分
这个“五一”,音乐节到底有多火?
用“遍地开花”来形容毫不过分。除了老牌音乐节驻扎地北京、上海和一众新一线城市外,一些二线及以下的非省会城市,也举办了不少音乐节,如烟台黄渤海迷笛音乐节、西昌烧烤音乐节等。部分县城也纷纷入局,如山东省宁阳县首届啤酒音乐节、湖南安化县的麦咭亲子音乐节等。
这波下沉趋势,在“五一”前已有端倪。4月中旬,山东省泗水县迎来了县城的第一场音乐节。这也是“新青年音乐节”10年来首次在县一级的城市举办;同在4月,浙江省诸暨县“西施音乐节”,请到了二手玫瑰、好妹妹、房东的猫等知名音乐人,比起新一线城市音乐节的卡司也毫不逊色。
扎堆的音乐节背后,是市场的高需求。
“超级夸张,两次放票,几乎都是秒没。”北京女孩李筱忻告诉《中国经济周刊》记者。
“五一”期间,她乘高铁去往南京溧水看咪豆音乐节。据她介绍,咪豆音乐节的门票分四种价位:350元早鸟票、450元单日预售票、550元单日正价票、680元单日VIP票。350元~550元是普通区,价格相对便宜,但票量很少。由于抢不到,李筱忻只能求助黄牛票务,最终花了743.5元买到了450元的票。
“在我经历过的音乐节中,这是第一次门票当天卖完的。”李筱忻将这次音乐节的经历形容为“生理上的极限挑战”。
“观演休闲区已经没有下脚的地方了,几乎动不了,挪动几步就得原地踏步一会儿。音乐节结束时,大家都是贴着挪出现场,感觉整个场地除了人,没有任何空地了。”回想起这次的音乐节经历,李筱忻仍心有余悸。
“为了守住位置,从11:00至19:30,不敢喝水,不敢吃东西,也没有上一趟厕所,因为到下午两三点的时候,普通区已经全部站满,完全出不去,就算出去也根本挤不进来,感觉像在挤北京地铁的早晚高峰。”李筱忻说,她和队友“只靠一袋糖、一袋面包和五瓶水撑过了一天”。
而经过两天两夜的“拉练”后,李筱忻和队友双双病倒,但她并不后悔这次行程。谈起这次音乐节经历,她仍然兴奋。“在晚上鱼丁糸出现的时候,大家瞬间加满劲,疯狂叫喊着他们的名字,跟着音乐疯狂蹦迪,都忘记了炎热和疲惫,十分尽兴。两天的‘拉练’完美结束,痛并快乐着。”
咪豆音乐节,鱼丁糸与歌迷们的集体合影。摄影:董晨雪
或许,在露天氛围中和几万人一起摇旗呐喊、尽情蹦跳,宣泄在心底积压的疲惫,表达释放自我的天性,正是年轻人们追逐音乐节的目的所在。
霓雾娱乐联合创始人、首席执行官田甜在接受《中国经济周刊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今年“五一”,音乐节如此火热主要还是市场需求的增加。“大家都被憋疯了。”他说。
霓雾娱乐旗下的太白乐队和AfterAfters乐队分别参加了山东烟台迷笛音乐节和北京无限音乐节。田甜告诉记者,原本“五一”就是音乐节的常规爆发时期,今年由于疫情期间压抑的精神消费需求释放,显得格外火爆。再加上随着当下音乐节的“出圈”,其不再只是传统的乐迷专属场景,而是大众的狂欢。所以,在疫情之后,音乐节成为线下开放活动爆发的场景之一。
咪豆音乐节,现场歌迷集体用手机充当荧光棒。 摄影:董晨雪
咪豆音乐节拥挤的人群 摄影:董晨雪
音乐节的井喷也带来了许多附加商业价值
音乐节的井喷也带来了许多附加商业价值。
首先便是演出城市的高铁、机票和旅游住宿销售上涨。据央视财经报道,“五一”期间音乐节、演唱会周边酒店预订量同比暴涨20倍,“旅游+看演出”成为年轻人的主流选择。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调研,“五一”期间大型音乐节和演唱会的跨城购票观演人数占比超过总人次的50%,按照综合带动指数初步测算,5天假期内,仅音乐节和演唱会项目带动演出票房之外的交通、食宿等综合消费规模超过12亿元。
一些城市也推出了相应的演出+旅行套餐。例如南京溧水推出的“一码畅游溧水”小程序,上架了很多住宿、旅游、音乐节门票的套餐,几百到上千价位不等,在“五一”前几乎全部售罄。
品牌商也嗅到了机会,音乐营销大战悄悄打响。与过去赞助、冠名等传统合作方式不同的是,今年许多品牌商直接下场化身主办方,自己办起音乐节,增添多元性。
如蜜雪冰城在武汉举办的蜜雪冰城冰淇淋音乐节,邀请了汪苏泷、陈楚生、Faye詹文婷等国民度较高的音乐人和乐队,现场还有雪王蹦迪打鼓,并打出199元的门票价格,符合蜜雪冰城“亲民”的品牌调性;元气森林在成都主办的元气森林音乐节,参演艺人包括小鬼、沙一汀、王子异等不少说唱歌手、爱豆,贴近品牌潮流前卫的形象;在长沙开唱的“江小白YOLO青年文化节”在前期预热时,策划了“4月29日前喝江小白赢YOLO门票”活动,演出阵容汇集了Gai周延、TT等哈圈顶流,运营得相当专业。
不难看出,以上品牌举办的音乐节在艺人选择、玩法理念上都与自身IP相契合,以此走进目标消费群体。
而在越来越多新主体加入音乐节市场的同时,一些负面的声音也开始出现,乐迷们的吐槽主要集中于“现场配置不专业”“阵容拉垮”。面对扎堆的音乐节,市场也随之呈现出审美疲劳、择优观演的趋势。大众逐渐回归理性,音乐节的热度又将如何持续?
田甜对这股热度持乐观态度。他认为,支撑音乐节热度持续下去主要有三方面因素:一是音乐节一直以来就是乐迷每年狂欢的必备场景;二是现在已经有更多的非乐迷群体加入进来,将音乐节视作一种lifestyle娱乐方式;三是现在很多音乐节更注重现场除音乐以外的体验感和娱乐性,让音乐节变成一种新的线下沉浸式娱乐方式。“未来需要更多小型、成系列、更有当地色彩的音乐节来满足年轻人的日常娱乐需求。”田甜说。
“所有的原创乐队都需要平台和演出机会,让更多的人听到我们的音乐,不光是卡迪娜,很多和我们相似的乐队都需要音乐节。”对于音乐节的未来,小神充满期待。
(《中国经济周刊》董晨雪对本文亦有贡献)
责编 | 杨琳
版式 | 孙珍兰